•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04

    主演:徐静蕾,姜文,黄觉,焦晃,孙飞虎 

    导演:徐静蕾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幸福的小杨屯

    • 正片

      辛巴达和阿里发(国语版)

    • 正片

      生于某地

    • 抢先版

      泳者之心

    • 更新HD

      蛇之拥抱国语

    • 更新HD

      真爱至上国语

    • 更新HD

      蒙庞西耶王妃

    • 更新HD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剧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5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9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8年的深冬,作家(姜文)在41岁生日的晚上收到一封厚厚来信,此信出自一个濒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对他将近20年的爱恋,但他却一无所知。

     长篇影评

     1 ) 那个陌生的女子、这个薄情的男人

    1
    这两天反复地看一部电影,徐静蕾的新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片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短篇小说。那部原著曾在我初中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动我,并影响过我的成长。对那个暗恋的故事,我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2
    在看片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电影,该如何不突兀地表现那作家是在生日那天收到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不料,徐静蕾用一碗长寿面轻轻松松就将我鄙下去了。

    3
    一个作家在生日那天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她死了儿子并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她写信向他诉说她的一生,关于她从童年时候就爱上他,并从此为他倾尽一生的故事——

    “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趋意奉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坑,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就是你。”

    4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房间,里面的一切都那么昏暗、懒散、舒适,像一个暧昧的邀请。我闻到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股史无昏沉的幸福。那匆匆几分钟,是我童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是为了让你,这个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

    关于气味的描述,印象中是原著小说里头说没有的。气味,是记取一个人特别的印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小女孩得以进入男作家的房间几分钟。在那几分钟,她记下了他的气味,珍藏至死。

    徐静蕾在影片里加入了许多原著小说里没有的细节。比如过年的时候,妈妈让她送甜汤过去“北屋”。她倔强地不愿“巴结”人家,其实是害怕与心上人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吧?可当看见妈妈和他走的那么近,有说有笑,女孩心里又开始后悔了。

    5
    有天,妈妈要改嫁他处,女孩将搬离这座城市。望着搬空了的屋子,在那最后一夜,女孩鼓起勇气去敲对面的门……

    电影里,女孩搬家到考回北平上大学这段时间是6年,上大学的年纪都是19、20吧?减了6岁,那时的小女孩只有13、14岁而已。男作家,约摸二十几岁(电影没交待男人收到信是几岁,也没说清他们在同一个院子里住了多久)。

    男友正和作家差不多这个年纪,我就问他:如果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半夜忽然敲开你的门,请你收留她。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男友说:恐怕是哄她乖乖回家睡觉,不要胡思乱想吧。

    这种答案让人悲伤。

    6
    女孩鼓起勇气敲门,大门深所,屋里没有人。她蹲在院子一个角落,顶着冷风等待男子的归来。时钟敲了三下,男子终于回家,身边却多拥着一个女人。

    女孩只得随母亲搬到山东,直至六年后她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六年后,女孩长成一个少女,拥有明净的脸庞,活脱脱的朝气。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巫婆”深深吸引了男作家,他们发生了一夜情,隔天他还从花瓶里抽了一朵白玫瑰送她。只是男作家却没有认出这曾是和他住过同一个院子的邻居。

    之后,他说他会去找她,可惜没有。感情,就像影片里那个烂掉的苹果,随时间流逝而腐坏。之后,她有了他的孩子,为了保有他们的结晶,她再次离开那座城市。

    7
    女人为让他的儿子享有和他一样华贵的上流生活,她周旋在各种能为她提供这一切的男人身边,让自己变成一个交际花。时隔8年,她重回这座城市,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圈子,却不相往来。

    “经过了这些年战乱,国破家亡,我对你的那份感情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连我自己也羞于提起。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在每年你的生日,给你送去一束白玫瑰,和我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你送给我的那枝一样,以纪念那已经忘却的时刻。”

    这句话很忧伤,它让我想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究竟有多少这样深刻的爱情被淹没了?可这又是必然的。那个年代,风沙扑面地。

    8
    终于,男作家第三次和女人相逢。他们又有了一夜情,他还是没有认出她。隔天早上,透过梳妆镜子,她看见他正往她的手套里塞钞票。他只把她当成为男人提供一夜欢愉的妓女。

    臭男人啊,你竟然给一个为你倾尽一生的女人塞钱。你哪里懂得我急切地扑上去与你炙烈地交缠在一起是源自那从童年就积攒而起的一腔深情?你冷漠地把它践踏了!

    而关于他每年收到的匿名送来的白玫瑰,男人既不知道送花人是谁,也毫不在乎收花的缘由。是啊,他这种人,怎么可能会去注意这些呢?

    9
    女人泪流满面地离开那间屋子,就在院子里,她遇到了童年时几次遇到的作家的管家,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管家。

    我只能说,老管家的表情那感觉太对了!

    在看原著小说的时候,对于女人出来后遇到老管家那一幕我已经在自己脑海里想象过各种场面。老管家必须是那种惊讶,惊讶到呆掉了,并且那表情还得透出一种害怕。他认出故人,他还理解到了故人此刻处境,这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表情面对眼前这个“小姐”,那已看过浮世多少云烟的平静的心里仍慢慢渗出一股酸楚。那一幕我不知道在自己心里排演过多少次,始终不知道那该是什么样子的一副表情,我摆不出这样复杂的一副表情!

    而在这部电影里,老管家那表情真的是太对了!影片我反复看了四遍,每到此处,眼泪都夺眶而出,怎么也忍不住。

    看哪,连老管家都认出了我啊——这一秒他了解的也许比你这一辈子都多!

    10
    女孩和作家相识那年是1930年。作家收到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是1948年。18年,一个女人的一生。

    电影的末尾,是姜文读完了信,他推开那扇门,深锁眉头。镜头就一路深入对面屋子。在对屋,似乎真的可见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她用双手撑着脸颊,脸上挂着无求的、满足的微笑,在那窗口向作家屋子的方向盼望着……



    PS.
    姜文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一个人——胡兰成。一样地有才情(影片里姜文至少是个作家),一样地很多情,一样地好薄情。一样让人想怨恨呀,可又怨他不起。只能狠狠地骂,臭男人,你这个臭男人!

    可是为什么会挑姜文去演呢?他满身肥肉躺在床上鼾睡的样子总让我联想起他在《北京人在纽约》时大把钞票招妓的德行,扬起漫天美金催促一个外国妞对他喊“I LOVE YOU”。不过又想不出找谁去替换,要风流,要洒脱,要有作家的气息,要有成熟男人的魅力。刘烨太年轻,胡军太正气,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会喜欢那种正气凛然、斗志昂扬的男人。梁家辉倒成熟,可又太妖了~~

     2 ) 一场呓语

    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徐静蕾怎么会选姜文来主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姜文是个好演员,但他那张粗糙的脸、臃肿的体形、招牌式的痞子味,整个一腌酱菜的黄泥土罐子,如何能扯上“多么年轻、多么漂亮、多么修长笔挺、多么标致潇洒”?只能猜想,他是徐静蕾从小崇拜的偶像。尽管事先有了心理准备,但当姜文戴着皮帽子、身着皮夹克、骑着三轮摩托出场时,我还是被震撼了!无语啊,气绝啊,然后暴笑之,太佩服徐导的想像力了。这是风流作家吗?这是美国大兵!

    一部悲剧,就这样悲哀的成了搞笑剧。

    其实小说原作就是我不喜欢的,或者是我不理解的,我更不能理解徐静蕾会为之感动至此。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一见钟情,一定有至死不渝,但任何一份感情都要有理由的。而茨威格没给我们任何说明,他通篇就让这个女人陷于一种狂热的爱情表白中,仿佛受过宗教洗脑后被摆上祭坛的羔羊。这样的女人、这样的爱,总让我觉得太过牵强,似乎是茨威格在满足自己的某种幻想,在不甚清醒的状态中喃喃呓语。

    引用朱伟在“有关品质”专栏的一段话,因为很赞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实浸透了一个庸俗男人的气息——其中洋洋洒洒铺垫的是被凝固的爱的宗教。这爱是不朽的吗?当爱被凝固成罐头的时候,它其实应该只是一具尸体。我不喜欢的是男人茨威格对这个女人的那样一种叙述,他把一个漂亮女人当成物,他的小说里渗透了这样对女人的视角,他通过这样的视角来满足男权中心的廉价消费。为此,我不知道徐静蕾为什么又喜欢这样一种态度,在情人节上,你要让男人与女人们都做什么呢?”

    回到电影。我不得不说,当战争大背景被扯进来之后,故事就比原著更莫名其妙了。如果说一个独自站在路边被当作妓女的姑娘可能被人遗忘的话,那姜文连他有心从游行队伍中救出来再带回家的女学生都能忘得一干二净,怕是记忆功能有问题了。他还会一脸严肃地说“华北危急了,北平危急了。我要去一趟张家口。”这个男人惯用的谎言居然被处理的仿佛挽救国难的英雄一样,不知道这剧本如果没有了照搬原著的大段旁白,还能有些什么合情合理的东西。

    当然,电影可以是导演很个人的东西,就像观影也是很个人化的。如果茨威格可以呓语一场,那么徐静蕾当然也可以用她的方式呓语。

    此外,这部电影还让很多人知道或想起了茨威格,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吧。他毕竟是个出色的小说家。一直很喜欢《象棋的故事》。还好徐静蕾没有拍这个故事。

     3 ) 缺钙的陌生女人

    我爱你 与你无关
    多骄傲啊

    预备对徐静蕾宽容心态下看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再一次在电视里看见俨然导演架势的她
    让人很难宽容

    预备让她煽情一次 不料未遂中止
    “到了后半段 简直失去耐心”别人的评价 更加不宽容
    口气何以如此像怨妇 徐的旁白让人没了可怜她的念头
    没有铺垫 没有交代 毫无道理
    花样少女怎么样了就会爱上完全不象作家倒像飞行家的姜文的呢?
    又为什么要半夜等在那风流男人门口 流下青春的眼泪的呢?

    那个有着希望工程大眼睛的少女的爱
    也许不过是爱上一种身份
    有众多书 精致生活 高级又富有的生活的向往
    使那个男人变成了她的指标
    年少的这种痴迷
    造就电影里成年后的她第一次正式进入他房间的那种激动
    她进入他的房间了!
    准确的说法是她进入他的生活圈了 她获得和他一样的“身份”了!
    变本加厉的是她还要靠出卖自己在他儿子身份获得这种贵族般的虚荣
    与此同时 女人觉得自己在为爱情献身、献生 又高贵又自我满足
    徐则觉得很自我满足于这种读者风格的爱情罗曼史

    这不太像一个爱情故事
    或者至少营养不良 严重缺钙

    至于故事变成这样
    茈威格一定最意外

     4 ) 什么是变态的感情观

    同一天看完《鹅毛笔》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在结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问题——究竟哪一种,才是变态的感情观?
    萨德在世人眼里无疑是邪恶的,他的故事充斥着激狂的淫乱,堕落之至,蛊惑人心。
    而《来信》中的女人,一辈子,用童真,身体,灵魂,维护牵挂一个纯洁的儿时爱上的男人。

    “前者是魔鬼,后者是天使。”
    也许几年前,站在初中昏暗的图书室古旧的架子后面,同样剪着娃娃头苍白自闭的我会这么认为。
    那个时候,第一次从书架上拿到茨威格,认定自己就是那个跌进自己命运漩涡中的女人,爱一个人,就应该用玫瑰,眼神,书信,以及永远的不言不语作为表达。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多么美!多么美!

    而现在我知道这是不正常的。
    相对于萨德赤裸裸的性,它反而才是变态的感情。
    相当于一种偏执狂,或者一种精神洁癖。
    爱与性,都是人最美好的需求,这种需求有时候的表征是丑恶的,龌龊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美好的本质。
    爱的伴侣和性的伴侣,也应该是带来美好的体验,而非精神的折磨。
    就好像两个人是在爱的前提下SM,我也祝福他们,总比这个女人要好。
    她连要求鞭打和凌虐的能力都没有。

    慢慢成熟,就要学会勇敢的面对自己。
    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感情观。
    也许现在还不成熟,但至少走出了那一步。
    先睁开眼睛看一看,总是好的。
     

     5 ) 我爱你,与你无关。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她再一次的告别这个男人,在清晨的庭院里,与男人的管家相遇。
        管家颤栗了,他清楚的记得每一次的相逢,他稍稍平静下来,便一如当年见到十二三岁的她时一样,喊着一声“早啊,小姐。”
        此时,万种心酸如蚁虫爬过心头,轻轻噬咬,她终于忍不住眼眶中蓄满泪滴,这管家他在她的人生每个阶段里见过她,是她多年来的心迹和际遇的见证人。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明了。”她只能任凭心潮澎湃,任凭自己强忍辛酸和内心的痛苦,走过去,经过管家,把那男人给她的钱塞在管家手里,然后义无返顾冲出门外——就像她义无返顾如飞蛾扑火扑向这段爱情一样的姿势。
        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
        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顺着窗子往外看去,镜头推推推,一直推向遥远的过去,他似乎沿着黑暗,迈进了时光隧道,他看见一双执着坦白的眼睛,属于一个少女,闪烁在迎向他的灯光处的窗户里。

        那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少年时代,她睁着一双坦白而无辜的眼睛,静静怯怯躲在角落里,看着和她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成熟男人的身影。那时的她是一张白纸,母亲寡居,生活如一潭死水。那男人搬近她家,无论朝气、神彩还是许多许多书堆积起来的儒雅,音乐、歌声、笑语包括年少的她未必可以理解的风流神态,先是将她吸引,而后彻底收服年少的心。他是第一个她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她清楚的意识到那是男人——如同《大明宫词》里小小的太平公主,看到面具下明媚的一张脸开始,她的心被打动,于是这张脸,这个人便成为青涩少女心灵所可容纳的全部梦想。
        他和她的距离太遥远,是她刻意在拉近。
        少女时代,她趴在窗口执扭的望着对面的灯光;借故帮这个男人的管家收被子,闯进男人的家里;到后来离开北平六年后,再考大学回到这个男人的身边,继续看他和一个又一个女人调笑着,路过她,没有任何熟悉的感觉——她是幽怨的,但她又很倔强。一旦有机会,在一个傍晚意外和他相遇,她便抛弃了少女应有的矜持,投入向往已久的怀抱里。
        当她赤裸的躺在这个男人身边的第一夜时,她独白道,她仿佛亲近了年少的梦想。这一点,从她触摸年少时在这个男人房间里看见的外国女人的雕像时温存的指法开始,我就明白了。
        长时间的等待,自少女起萌生的爱,使她心中常怀绝望,而这种绝望,把这个男人变成她的理想。是理想,她便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也肯接受失败。因此只要获取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她就满足,她的内心里还是那个趴在窗台向往对面的一线光的年少的自己。
        他说,他会快回来,回来就会找她;就这样轻易而拙劣的离开她。
        咬了一半的苹果,与他曾经赠她的那朵白玫瑰一样,无论曾经多么新鲜,最终都会腐烂,在男人心里不留半点痕迹。她却怀了他的孩子,远走他乡,在战乱里奔波,她每年在男人生日这一天送上一束白玫瑰,作为曾停留在他生命里的一点纪念,她其实在心里希望男人会因为那束白玫瑰想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女孩出现。
        然而他却什么都忘了。
        日后,她成了高级妓女,出没欢场,为生活。
        几经周折,她依旧落入这个男人的怀抱里,他却又一次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女住在隔壁,也没有认出她作为清丽的女学生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当她终于用女人的方式和这个男人纠缠在一起时,她却从未改变过自童年时代起固执青涩的爱情——一个属于女孩子的,不肯移动的爱,一如当年她离开北平时母亲眼睛里的不可解释不明事理的执拗——她未肯长大。
        她其实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走出房门,那一瞬间,我怀疑幼年的她躲在房屋的一角窥测着她自己成熟的身影——如今的她便是幼年时期看到的爱人领回家的一个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除了这种方式,她也无法接近她的唯一爱人。
        他没有认出她,可他摆脱她的方式,却是一模一样的。她说,我该走了;站起来,麻木的穿衣服,戴首饰,麻木的看着男人往她的包里塞嫖资,她走到门前,却看到自己送的白玫瑰,她要求男人送她一朵,男人一点不迟疑,但不迟疑,不清楚这白玫瑰来自谁,分明这么多年来她的心意,他毫不知情;而曾经的她的出现,他根本没有记忆。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那种细腻的心理体验,只有女人才能理解。
        谈奉献吗?不。
        讨论的是这种爱的方式吗?也不。
        不要跟我说,这种爱情是不对的,这个人未必值得你爱,也不要和我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懂得取舍。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地道战》《焦裕禄》,让你总结教育意义。
        你若不穿上那个人的新鞋走一公里,你没资格讨论她今天的心情。

        真正爱一个人,是说不出口的。
        我那么爱你,你叫我怎么忍心告诉你我那么爱你,让如此不完美的自己玷污你的生活。
        我不能确定,我能给你完美的爱情;但是,我能确定我自己。
        所以,就让一切在沉默中完美的谢幕吧。

     6 ) 从“我爱你,但我却不盼你知道”到“我爱你,但我却不要你知道”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大概是茨威格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小说,但让这部小说获得更大知名度的人却是徐静蕾。她独具慧眼,耗资2000万,把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摄影找来了李屏宾,音乐是去日本做的,最后的结果是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这个奖项导致了我去看这部片子,看完片子之后我的想法是,如果这部片子真的需要表彰,那绝对和导演没关系。
        你一定没有看过拥有如此之多画外音的电影,纵使最喋喋不休的导演也不会这么不负责任的把一大半剧情的推进来交给画外音。电影在这里不是光和影的艺术,它是一部小说的配乐朗诵,不看画面绝对不会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请放心,你可以一边聆听此片一边做点其他什么活儿。在导演对用画面推进情节没有信心的时候,画外音上。在导演担心观众理解能力不够,理解不了画面含义的时候,画外音也殷勤的凑了上来。拍电影变成如此简单的事情,怪不得徐静蕾在香港某次会议上很自信的说:其实做导演也没什么了不起,引得在场的刘伟强、陈木胜、陈嘉上、文隽都笑了。
        除了背景搬到了30年代的北平。其他的基本没变,电影进程和小说结构一致,细节上纹丝不动,画外音基本上都能在张玉书翻译的原著里找到。唯一的区别在于:“原著叙述很热情,而我的电影有一种很克制的东西在里面,电影的情感方式与原著不同。”克制的徐静蕾,做为导演、演员、画外音的徐静蕾。于是小说中弥漫的那种狂热,那种激烈在电影中都变得索然寡味起来。导演徐静蕾放弃那么多可以渲染的地方而只是板着脸孔叙述,那种无作为让我看得心急如焚。演员徐静蕾也同样面若止水,纵然当年琼·芳登同为这个角色的演出难以超越,那么同有玉女之称的苏菲·玛索在《心火》中诠释类似情感,也显然比徐静蕾到位得多。而这一切徐静蕾解释成有意为之,难道她认为克制的叙述能为这个故事增色?
        当代女性平时从亦舒那得到的教诲比茨威格多得多,为人准则是要自立自爱。对于茨威格这样狂热且一厢情愿的故事,感动虽丰富,再叙述一遍却又难免不对胃。不知不觉中偷天换日,“我爱你,但我却不盼你知道”变成“我爱你,但我却不要你知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后者女性姿态主动得多。虽委曲求全,但乐趣却在于委曲的姿态可以让自己感动,大概主动克制根源正在于此,新女性徐静蕾看到的只有自己,并非爱情。而电影和原著的关系,原来只是貌似,气氛不同,精髓则是全无。

     7 ) 精彩台词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此刻,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合上了。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而你一无所知。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于我的一生,一无所知。要是我还活着,我会把这封信撕掉,继续保持沉默,就像我过去一直的沉默一样。可是如果你拿到这封信,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祈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只对你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独子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想不起哪个寒酸的小学教员的寡妇和她那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儿。我和你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在你搬进来之前,住在你屋子里的那个人整天吵架,对邻居也是恶言相对。那个男人是个飞贼,专偷大宅门,被侦缉队访着了,下了大牢。巡警队来人抄了他的家,封条在北屋的门上贴了三天,后来又给揭了下来。房东太太跟妈妈说,一位作家同时也是在报馆里做事的单身文雅的先生租了北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
    你有太多的书了,我想。我自己只有十几本书,都是普通纸做的封面,很便宜,但我爱若珍宝。而这个人有这么多漂亮的书,还有这么多外国书,这个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呢。我猜你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蓄着长长的胡子,严肃、和善、风趣,就像我的地理老师一样,不同的是你一定更和善、更温雅。第二天你搬进来住了,但我没能够见到你,只是听到从你屋子里传来的音乐声和笑声,一连三天都只是听到你屋里的音乐声和笑声,很多人的笑声,你好像只是一种声音,音乐一样温柔,笑声一样快乐。我看到你了,你和我孩子气的想象中的老爷爷的形象毫不沾边,我真的吓了一跳。
    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的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就是你。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房间,里面的一切都那么昏暗、懒散、舒适,像一个暧昧的邀请。我闻到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股使人昏沉的幸福。那匆匆几分钟,是我童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是为了让你,你这个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人,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我要把这个最幸福的时刻告诉你同时也要把那个最可怕的时刻也告诉你,可惜这二者之间挨得如此之近。
    那个夜里我忽然感到不在你的身边,我生命的时钟就要停止。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如果我现在果真还要继续活下去的话,我又要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世间上再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当时从在山东的漫无止境的六年里,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和你单独待在一起,一坐一整天,回想每一次见到你,每一次等你的情景。那只有一年,却像我的整个童年,每一分钟我都记得,就像昨天刚发生。我把你写的文章和书都买来了,为了能看到你的名字,只要能看到你的名字,那一天就是我的节日。这六年,我一刻也不曾和你分离。这六年,我一心一意只想一件事,就是回到北平,回到你身边。终于,那一年,我考上了北平的女子师范。
    你不会明白的,在这一刻,在你家里,过去的岁月犹如一股洪流,劈头盖脸向我冲了下来。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我整个的一生都在这里,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着的一扇门,现在我迈进来了,被你搂在怀里,这就是我的梦,一个终于变成真实,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
    几天后你回来了,但再也没有找过我。那两个月里,我天天看着你在院子门口进出,那个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
    不久我发现我有了你的孩子,我决定搬走。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你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少女,她曾经也将一直对你这么一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渝的。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的承认这孩子是你的亲生之子。你也许还会觉得我另有企图,你会对我疑心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在这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的女人中成为独一无二的。可是当然了,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我不能把你留住,可是现在可以把你永远交给我了。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的生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们的生命连在一起了,正因为如此,我感到如此幸福,你再也不能从我的身边溜走了。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都是遭践踏受凌辱的,总是牺牲品。我不愿意,更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我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里、在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不能让他稚嫩的嘴唇说那些粗俗的言语,不能让他白净的身体穿着破旧的衣裳,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拥有和你相等的生活。所以我和别人在一起,跟那些可以为我提供这样生活的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
    时隔八年,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圈子里。我常去的地方也是你常去的地方,我常遇见你,我们甚至有共同的朋友,而你又一次忘记了我,可怕的陌生。你总是认不出我是谁,而我也已经习惯了。经过这些年的战乱、国破家亡,我对你的那份感情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连我自己也羞于提起。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每年你的生日给你送去一束白玫瑰,和我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你送我的那支一样,以纪念那已经忘却的时刻。
    可是今天我埋怨自己,我应该让你见孩子,因为你要是见了他,你一定会爱他的。他是多么开朗、可爱,他又是那样地漂亮。
    “你也该想想将来了
    我不想,也想不了那么远。我就活在现在。
    可是你年纪也不轻了。
    那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算了,不说了。”
    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太遗憾了。
    指什么,国家还是咱们。
    所有。我爱的那个人也老是出门到外地去。
    军人嘛,自然会这样。
    不是那个空军。
    走了的人都会回来,早晚。
    是会回来,可是一回来就什么都忘了。“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只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啊,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你从我身边走过,你总是走啊走啊,不断向前走。曾有一度,我以为可以把你抓住了,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他一天天长大,他的眉宇之间,他安静时的神态像极了你,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你现在也许知道了,不,你也许只是隐隐感到,我是多么的爱你。可是谁,谁还会在每年你过生日老送你白玫瑰呢。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的在你四周吹拂着微弱的气息,而我轻微的呼吸将就此消散。我写不下去了,亲爱的,保重。

     短评

    看得大哭了一场,不知道是不是被其中的音乐感动.其实我知道,这样的爱情在现实里并不存在.但是觉得,幸福,其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认真的爱过一个人,一辈子,就够了.

    5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什么啊!

    9分钟前
    • 调理农务系系草
    • 较差

    自闭少女苦恋发福作家18年,至死不知其患有心因性失忆!

    12分钟前
    • 王xx
    • 还行

    林海的配乐很棒

    13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变成了东方式的暗恋,不能说不好,总是有些遗憾,姜文是好演员,不过不适合这个电影,不够英俊,不够万人迷,这个家伙有匪气,不如路易斯·乔丹一下子就能俘获一个女孩的心。那封信写的也不好,废话太多,有些话用镜头说就好了,总是念白,韵也没了。文艺腔也太重。配乐帮助了你许多。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徐静蕾不适合演这个女主角,姜文不适合演这个男主角,其他都不错。

    2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不知所依,至死方休。

    24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还行

    音乐不错.我喜欢那个小姑娘.穿着棉袍子,眼神倔强清冽.

    29分钟前
    • 松如
    • 还行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31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32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关于一个二逼文艺果儿从献身到傻逼的配乐诗朗诵

    34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较差

    姜文有些老,静蕾有些崩,其它都还好。

    3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如果高中没有看过原著,或许我会承认徐静蕾你很牛.

    41分钟前
    • Hóng
    • 还行

    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44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深深地深深地被感染。每一个画面都像泛黄的照片。为每一句旁白而动容。像亲身经历一场漫长的刻骨铭心的暗恋。女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翅膀张在心里的动物。

    47分钟前
    • 酚酞
    • 力荐

    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配乐很赞。

    5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看了三遍了。暗恋是一种病。

    54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原来《琵琶语》出自这里。可惜还是拍不出结尾: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58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那个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

    1小时前
    • 沉歌
    • 还行

    我也是这种女人,只是很遗憾,你没能成全我。让我苟活到现在。

    1小时前
    • 时间的玫瑰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