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陈坤,白宇,聂远,尹铸胜,常远,杨颖,孙怡,俞灏明,王骁,杨轶,张晓晨,刘亭作,赵峥,从瑞麟,张戈,侯玮涛,彭义程,强巴才丹,陈凯文,李士刚,张优,朱超艺,李凯,董浩然,韩秀一,周小川,刘一辉,郭昱德,杨博潇,马学雷,高睿菲儿,戴毅,李芸,郭家诺,张孝文,杨磊,王浩杰,牛志强,李小朋,朱时峰,李槐龙,杜长安,袁帅,丹帅,李泰延,马思妍,董子健,李光洁,郭京飞 

    导演:路阳 

    猜你喜欢

     剧照

    风起陇西 剧照 NO.1风起陇西 剧照 NO.2风起陇西 剧照 NO.3风起陇西 剧照 NO.4风起陇西 剧照 NO.5风起陇西 剧照 NO.6风起陇西 剧照 NO.16风起陇西 剧照 NO.17风起陇西 剧照 NO.18风起陇西 剧照 NO.19风起陇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下三分,烽火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秘密情报线上的生死角逐,正涌动于滚滚洪流的阴影当中。  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陈恭(陈坤 饰)与荀诩(白宇 饰),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长篇影评

     1 ) 棋子之身,勇者之心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小时候看历史,更多看的是精彩纷呈的故事,长大之后才懂得,历史是关于人的历史,而不仅仅是故事。2014年我有幸拜读了马伯庸老师《风起陇西》这本小说,当时就被亲王在这个故事中所书写的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所吸引,在英雄辈出的年代里,正是这样一群籍籍无名的小间谍们,在风起云涌的历史中展现了他们的光辉。

    这样的故事也是我想讲述的故事,不再聚焦王侯将相,而是着眼于最平凡的普通人。

    在三国那个恢弘纷乱的历史时代中,陈恭、荀诩等角色,他们只是活跃在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一些小间谍,棋子一样的角色。他们无法左右时局的发展,只能执行上峰的决策。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情感的羁绊和烦恼,有软肋。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不是超人,不是上天选中去完成一些特殊历史使命的人物,但他们却有理想,并且尽可能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他们身上那些义薄云天、守信重诺的气节,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所信奉的一种品德。他们虽然都是小人物,但却怀抱着一些理想主义的精神,非常朴素、真诚,而正是这样的情怀,促使他们在很多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本身,令他们成为了乱世中的无名英雄。

    我们其实已经看过了很多游刃有余、有惊无险的主人公,但在《风起陇西》里,陈恭和荀诩有太多窘迫的时刻,他们想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却不断遇到艰难险阻。因为我们想到生活中也是这样,寻找勇气,相信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陈恭和荀诩,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但是他们非常具有信念感,在困境之下,依旧坚守底线,义无反顾。

    这次拍摄电视剧的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与电影不同,电视剧的体量承载了更丰富的内容表达。在金海曙老师的改编创作之下,有了观众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剧《风起陇西》。金老师延承了原著中戏谑、独到的文学风格,保留了原著的历史观和内核,同时他也在改编中将许多分开的线索纠缠到一起,令这部剧的谍战气质更加明确。拍摄古装戏非常辛苦,我们的演员们同样不容易。我记得当时在象山正是最热的时候,再加上打光灯照,棚内的温度时常超过40度,演员们全靠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下来。而且我们这部戏要求男演员们都必须有胡子,大家大汗淋漓的情况下,胡子很容易开,就需要不断地补妆。100天的拍摄结束,很多演员都肉眼可见地瘦了。

    这部戏凝聚了我们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很感谢各位观众愿意在豆瓣上给予它认可与建议。曾经有很多影视作品传递给了我力量,也希望《风起陇西》能够给喜欢它的观众传递勇气和力量。谢谢大家的讨论、关注!

     2 ) 《风起陇西》——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起于烛龙。传说中的烛龙,乃是一种人面龙身的神兽,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的幽阴之处。传说中的烛龙和“烛龙”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两者都生活在黑暗中。讽刺的是,烛龙靠口中的蜡烛为黑暗带来些许光明,而间谍“烛龙”则一直致力让黑暗更加混沌,更加混乱。

    全篇围绕代号烛龙的间谍展开,讲述了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1. 郭刚爱陈恭

    郭刚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样,生硬坚实,有如黄河冬季的冰棱一般,有铁器撞击的铿锵之感,但是他对待陈恭却信任笃定。

    成年人有个朋友很难的,就连郭刚自己都不愿意相信陈恭就是蜀谍。

    第一集,大家都还没有进入角色的时候,郭刚在牛记酒肆和陈恭喝酒下棋的时候,纵容自己向陈恭透露白帝的消息,虽然是因为作计要拖住陈恭证明以他不是白帝,但同时也因为他相信陈恭就不是白帝才也向他交代了当时他们正在抓捕白帝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导致陈恭可以以双色花篮的形式向林良报信,所以白帝的身份才没有暴露。

    郭刚因为打心底里不相信也不希望陈恭是白帝,冥冥之中还是意料之内地,他没有忍住提前向陈恭透露了消息,一方面希望如果他是白帝,他能逃脱,另一方面又固执地孤注一掷地觉得,陈恭就不是白帝。那种可爱又执拗的信任,事后想来总是那么令人心疼。

    在得知陈恭就是白帝的时候,郭刚心灰意冷,那个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事实还是被血淋淋摆在眼前。但是当得知陈恭又是烛龙的时候,又觉得更加矛盾,因为他不认为他一直信任的人会轻易改变他的信仰。

    于是立刻去向叔父郭淮求证:

    “叔父是如何让思之为我所用的?”
    “与其说陈恭叛变,不如说他对叛变深恶痛绝。”
    “思之确实是这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天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

    多可笑,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还在念着陈恭的好。

    他为什么那么爱陈恭,因为他和陈恭有一样的追求和信仰。在叔父告诉他,陈恭成为烛龙是得知冯膺以外线游枭的生命做情报交换的时候,叔父教育他:“你要记住,这世间难论对错,天地,就是如此不仁。”郭刚依然回击到:“这个事实,陈恭,也断然无法接受。”

    郭刚即使一直被陈恭隐瞒身份,却依然能够透过层层包裹,看到褪去浮光掠影下,那个一样纯粹且至情至信的灵魂,他热爱这种真诚和热血。

    这让郭刚觉得,他在活着。

    陈恭离开天水前往五仙道的时候,郭刚凝视那个消瘦的背影,觉得把他送走是仿佛亲手在自己胸口剜出来一片空旷,殊不知,此时一别竟是永恒。

    还好陈恭死时是作为魏谍被枭首的,在郭刚的心里,陈恭至死都没有背叛他。那个曾经共同雨中蹴鞠的少年,即使岁月变迁,还是那个可爱的模样。

    只是当得知那个消息的时候,郭刚胸口的空旷好似一块巨石轰然裂开,无数隐秘的、压抑的、扭曲的变形的念头,全都像是石头下面暗生的小虫一样,一齐乱哄哄地奔逃而出,在光下露出不见天日的身躯来。


    2. 陈恭爱孝和

    从鲜衣怒马到圆滑周全,陈恭早就没了自己。

    他疲惫于双面间谍要做到的滴水不漏,疲惫于所有的人和事都要给“光复汉室”让路。老爸冤死,因为光复汉室;老婆惨死,因为光复汉室;兄弟要死,去尼玛的光复汉室,兄弟必须活。

    一抬头,那个侧脸像荀诩也是陈恭。这一刻,陈恭下定了决心,以自己的死让荀诩活下去,相比自己活着,他更想让爱人活着。死在大人物的摆布和尔虞我诈中,不如死在最纯粹的荀诩手里,至少还能保全住他的性命。管他妈的打入曹魏高层的计划,管他青萍还是白帝,烛龙最后是谁和我无关,陈恭自从替悦儿报了仇,他就再也对这个无趣的世间提不起兴趣。

    如果陈恭只是天水的小小主簿就好了,待在好兄弟郭刚身边,与糜冲斗嘴,跟郭刚一起风花雪月,偶尔想念一下那个永远得不到的初恋荀诩,就像每个男人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


    3. 孝和爱真相

    故事开头,反复被倒浸在水中的荀诩,重复着”陈恭不可能有问题“,意识在颠倒的世界中沉沦,喧嚣和审问都在水面上迅速远去,他目光微微涣散,仿佛透过眼前倒立的影像,瞥见多年前那些温馨却令人怀念的日子:

    “何为光复汉室”
    “为了,不再有战争”
    “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忽然眼前一切变得不真实,好似多年前三人团坐桌前的日子才是真实且鲜活的。

    当剧情直接跳到最后一集,荀诩查明了真相,却也明白了,“就是我荀诩亲手送死了你呀”,泪水难以控制般从眼角滚落下来,涕泗纵横间仿佛见到了那些欢愉的过往,可如今,他早已不配承受,从来挺得笔直的脊梁再也无力支撑,跪在陈恭的前面弯腰痛哭。

    “因为你知道我孝和是什么样的人,可我也知道你思之是什么样的人。”他确实能看穿陈恭的心,因为他一直也相信自己的心,他们都从未动摇。只是陈恭对这个漠然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而荀诩还可以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依然保持那颗赤子之心,不愿屈从于灰色的妥协,不为任何人事物动摇地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地事,这种纯粹是需要有很大的信念感支撑。陈恭也正是看清荀诩的坚持,才敢笃定地把荀诩当成他死前最后一步棋子,破了蜀魏情报战整个棋局。

    荀诩从未被其他事情影响过追寻真相的脚步。爱慕的女性不能:他为了拿到冯膺的印章,不惜托柳莹去取,实际上他也想到了,想拿到贴身印章只能通过何种特殊手段才可以。好兄弟的性命不能:查到陈恭可能就是烛龙的时候,他不顾后果直接带兵擒拿,最终成为棋子,亲手把挚友送上了断头台。

    只是当看着好友陈恭被枭首那一刻,过往的一切扑面而来,尘烟纷繁间,犹如初识。那一刻他听见深重的悲哀从自己心底某个缝隙呼啸而过,仿佛置身于荒郊野外的乱葬岗中,亲手挖出了一口腐烂的旧棺材,风中回荡着无奈的哭泣。


    4. 真相被淹没,因为杨仪爱诸葛亮

    我喜欢最终的结局,虽然一切到头来只是杨仪借用司闻曹谍战铲除朝堂对手的手段而已。但是正因为陈恭看透了厌弃了这种荒唐的原因,才选择以死破局,让这无聊的庙堂之争结束在自己身上,并且保全了剩下所有人。

    尤其是最后荀诩郁郁寡欢坐在前往东吴赴任的舟上,从林良口中得知真相的时候,让人几乎要长出一口气才能坐稳。

    陈恭再也不会被双重间谍的身份禁锢,再也不必要身不由己地为了大义牺牲自己珍视的任何一个人,即使他的石碑上连名字也不可以有。荀诩从这一刻起,才真的明白了这个人。有种感觉,很奇异,过往中的一些东西慢慢的从他的身体中抽离出来,弥散到江上氤氲的空气里,心下微微一动,竟觉得轻松很多。

    不过讲真,就冲追寻真相那个劲,荀诩应该和糜冲在一起。尤其是糜冲死前被陈恭设计成为白帝,周围官兵剑拔弩张,气氛诡异而安静,镜头缓缓拉近,糜冲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真相被揭开时,委屈、埋怨、荒唐的笑:“要什么证据,就是不听我的。”

    有点心疼。

     3 ) 天师盖地虎,烛龙镇河妖

    延续《三国机密》和《长安十二时辰》的评分标准,我给本剧仍然打五星,具体计算方法是:亲王原著值100星,按揪拉哔哔老师扣90星,其他杂七杂八让原著读者满头问号的各种改编扣5星,最终结果是五星。

    本剧导演路阳在女主角人选方面一直都极富挑战精神,挑战自己也挑战观众。

    路阳导演的喜好是比较宅男式的,喜欢拍美女、喜欢拍打架,他的电影作品全都以精彩流畅的动作戏著称。这种优势也保持到了本剧中。

    只不过在一部以智斗为主的谍战剧里,动作戏的比重并不高,所以这种优势并不突出。目前的几场打戏主要都是以短剑进行的近战,干净利落有余,却没有形成集中展现韵律感和打击感的重头戏。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借尸还魂这一集糜冲的动作戏。先是被自曝的陈恭激发出杀意,随即宣泄到拦路盘查的蜀军身上。这时羽箭射来——这支箭是这场戏的点睛之笔,甚至可以说是前八集的最大亮点。导演没有强调中箭的瞬间,而是让镜头跟着箭走,来到地面。

    地上插着一支红色的箭。

    为什么是红色的?

    观众还没看清那箭是原本就被漆成红色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变成了红色,镜头又回到糜冲的身上,胸前多了一个红色的小点,血液慢慢渗出,观众先前的猜测得到了印证。箭没有插在身上,反而更体现出这一箭的威力。

    对于中箭的糜冲,导演也没有安排他着力表现出狰狞表情和痛苦状态,而是让他神色如常地继续战斗,但是他的动作明显迟缓了。这一箭对他造成的影响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

    其实从那支红色的箭钉到地面上时,糜冲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但是导演还是让他又徒劳挣扎了一阵子。最后镜头再度回到那支箭,这次多停留了几秒,让观众看清楚了——确实是被血染红的,而且箭身还在不断滴血。

    好的动作片导演能拍出动作的惯性。射箭是一瞬间的事,但是其影响却贯穿这一整场打斗戏。就像对着平静的水面投石,石头触及水面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涟漪却要扩散许久。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在动作片拍摄方面的经验,电视剧大幅强化了两位男主角的战斗力。原著当中的荀诩和陈恭(杜弼)都是偏文职的设定,并不是像剧中这样隔三差五跟人动刀子。当然,他们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要随时做好跟人拼命的准备,但那是万不得已时的最后选项,并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说是两位主角,其实不准确。原著小说当中,荀诩是毫无争议的男一号,陈恭的戏份要远远少于他。虽然陈恭是最先出场的,但是引出核心事件之后,在全书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里都没他的事了。直到小说的第三部分,他才回归蜀汉,那也是他与荀诩的初次见面。小说里两人的战友情之所以让人感动,就是因为他们本来并不认识,但是因为相同的理念和对彼此业务能力的认可而惺惺相惜,素未谋面却仿佛神交已久,刚刚认识就迅速形成了默契。这种默契是两个智力水平相近的专业人士之间的互相吸引,不需要多余的亲戚关系或情感羁绊。

    在武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司闻曹的干探们也难免付出了降智的代价。前两集的司闻曹表现得就像是抗战和国共内战题材的谍战剧里的军统特务,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们属于君主仁德、臣下忠义、在三分天下中占据人和的蜀汉。剧中司闻曹这帮人只会对自己人使劲,达成目的的方法就是大刑伺候——冯膺水淹荀诩,荀诩土埋陈恭,反正同事就是拿来折腾的。

    主角这边一通忙活,敌人的情报没打探到多少,反而先把自己人给逼死了。原著当中谷正才是真正的白帝,正是他的慷慨赴死激励了陈恭。谷正死在陈恭面前,那一幕就好像《无间道1》黄警官在陈永仁面前被人摔死。读者对陈恭以及他的同僚们的认同感在相当程度上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

    剧版不但将谷正弱化了,而且他的死也毫无价值,还显得荀诩像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笨蛋。不过他的难兄难弟陈恭也好不到哪去。荀诩派人假装成郭淮的手下押送陈恭去试探时,陈恭直接就在马车上拔刀捅人了,后来连滚带爬地逃跑也没逃多远,被人抓起来扔到坑里了,这时候开始喊冤了——不管你是不是蜀谍,就冲着你刚才在车上捅人,人家现在法办你就没毛病。后来荀诩出来解释这是一场试探——好家伙,赶情陈恭在车上捅的还是蜀国战友。这俩在对自己同僚下刀子方面,那是争先恐后。我看诸葛丞相和庞统不是卧龙凤雏,你俩才是卧龙凤雏。

    原著当中荀诩和陈恭的工作环境比较接近《潜伏》的余则成,虽然危机四伏,但主要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直接拔刀的机会并不多。荀诩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社畜,要应付各种办公室政治。他让读者产生认同感是因为他的乐观和坚毅,用嬉皮笑脸来包裹他势不可挡的决心。本剧的主创是拿着《潜伏》的文本拍出了《亮剑》的精神。

    另外,原著的荀诩有老婆有孩子。身为一个社畜,工作的压力让他没空出去搞东搞西,也没机会跟哔老师眉来眼去。原著当中老是惦记柳莹的是荀诩的上司冯膺。这又是一个被改得除了名字以外与原著几乎没有关系的人物。小说里面他是个油腻又怯懦的中年人,一直在拖荀诩的后腿。剧版的冯膺则看上去颇为精明强干,而且有一种忍辱负重的悲壮感。

    ——那是当然了,毕竟冯膺的真实身份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常山赵子龙嘛。

    之前聂远在路阳导演的《绣春刀》里面饰演的反派赵公公也是用长枪的,不知道枪法是不是从赵云那时候流传下来的。本剧当中他似乎没有施展长枪的机会,不过第八集遭到陷害拘捕时,也露了一小手,确实还是挺能打的。

    本剧司闻曹的主管人员冯膺的选角,让我联想到同样是三国题材的电脑游戏《轩辕剑外传汉之云》,那里面主角也是隶属于杜撰出来的蜀汉特工组织,不过更多的是执行刺杀一类的外勤任务,而那个特工组织飞羽部队的创始人正是赵云。

    想不到赵子龙你浓眉大眼的,也是个老特务头子了。

    说到《汉之云》,其实它前几年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但是涉及到的真实人名、国名全都被改了,没有保留一点三国的影子。相比之下,本剧算是十分幸运了,得以呈现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国迷熟悉的那些英雄人物的名字。

    我唯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五斗米教要被改名?这个有什么好避讳的?五仙道又是什么鬼,《笑傲江湖》吗?这让人不禁想起在船上与手背在身后摆来摆去的岳掌门对唱山歌的五仙教主蓝凤凰。

    如上面所述,这部剧给两个主角进行了降智,而且剧情走向从一开始就和原著小说大相径庭。这个让荀诩潜入到陈恭身边强行在开头几集制造双男主同框的操作,像极了当年剧版《三国机密》前几集给司马懿进行的加戏。大概这些编剧都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

    不过在剧情推进到第四集,陈恭提出要利用糜冲实施借尸还魂之计时,我终于觉得故事开始变得有点儿意思了。这样设定可以巧妙地将原著当中一些糜冲的经历挪到陈恭身上,而且也增强了冒险感和悬念。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荀诩这次天水之行也不变得再是脱裤子放屁了——陈恭的计划需要一个知情者在内部配合,荀诩就是这个人。此外,上面提到的那场我非常喜欢的动作戏,也是这借尸还魂计划的一部分。可以说,本剧前几集的精华都集中在借尸还魂这一部分。

    借尸还魂初见成效,陈恭打入五斗米教内部之后,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却开始朝着《智取威虎山》的方向去了。五斗米教的问题之所以棘手,就是因为其教众散布于民间,不好掌控。而本剧当中这伙人却挺爱扎堆儿的,天天守在山洞祭坛里面,像一伙山贼。大祭酒黄预整个是座山雕的派头,还弄了个压寨夫人,压寨夫人还是主角的亲老婆。这个压寨夫人还美其名曰“圣姑”——果然还是《笑傲江湖》。至于主角陈恭,当然就是杨子荣了。

    通过了座山雕黄预的试探之后,陈恭正式入伙,黄预还要跟他拜把子。于是陈恭就得管自己的亲老婆叫嫂子。借用本剧导演路阳的老搭档雷佳音的名台词——我尼玛,爱嫂子啊?

    陈恭的这条感情线是电视剧完全原创的,希望后续发展是点到为止,不要喧宾夺主,毕竟小说里面完全没有爱情线。硬要说有的话,原著当中的柳莹,也就是哔老师演的那个角色,围绕她的戏份算是跟爱情沾边。不过与她上演对手戏的并非荀诩,而是高堂秉。剧版高堂秉的人设和职位其实相当于小说版的狐忠。原著当中的高堂秉其实是个孔武有力、热血冲动且富有侠义精神的愣头青。

    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剧中人物对高堂秉的称呼了。一个热知识,高堂秉其实复姓高堂,单名秉。因此剧中人物称他“高司尉”“堂秉兄”,那个效果就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热门小品《先生请出山》当中关羽说的那个“葛亮兄”的梗一样。

    我实在没想到,一部以三国为题材、诸葛亮登场作为主要角色的电视剧里,居然会真的出现类似“葛亮兄”这种梗。

    这个“糖饼兄”的梗倒是帮我解锁了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风起陇西》其实是一部喜剧。在路阳导演之前的电影作品中,就算整体风格再怎么黑暗压抑,他也总会放一些搞笑段子调剂一下,比如《绣春刀1》的杀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得加钱,《绣春刀2》的“你俩睡了吧?”等等。本剧也不例外,糖饼兄的梗也许是无心插料,而主角二人组状况百出的借尸还魂计划我相信才是导演的有意为之。从绑架郭刚到水淹糜冲,看陈恭和荀诩这俩大聪明暗搓搓地计划阴人结果计划屡次翻车惨遭打脸就是我的快乐源泉。

    很多人吐槽本剧台词太过现代,这个倒是不赖电视剧的编剧。原著小说就是如此,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小说里的人物对话经常带有浓重的翻译腔,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在看美剧。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荀诩接受评议时审查官说的那句“他在军队蹴鞠队里打四分卫”,可以说是把亲王的恶趣味体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剧版的台词算是有所收敛了。电视剧错只错在把这些台词分配给了诸葛亮等史实人物,否则也不至于引起观众这么强的抵触情绪。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风起陇西》其实是一部喜剧。把它当喜剧看,当作是三国版的《武林外传》看,那些太过现代的台词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

    我一直认为《风起陇西》是亲王长篇小说至今为止的最杰出作品,后续《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等作品胜在细节更加丰富严谨,但是在整体谋篇布局之巧妙程度上,却未必强于《风起陇西》。

    原著小说开头就是王双追击败退的蜀军,遇伏中箭身亡,由此引出诸葛连弩这一麦格芬。剧版改成了从马谡失街亭开始拍起,看似拉大了格局,其实却模糊了重点。亲王小说中的史实人物通常是有一两位作为主角的伙伴,剩下的大多以彩蛋形式存在。而本剧为了吸引三国迷的注意力,过早地让诸葛亮等重磅角色露出庐山真面目,打破了神秘感和惊喜。这就好比《星战外传:侠盗一号》一开场就让黑武士出来耍剑、《曼达洛人》第一季第一集就让卢克出来送祝福。

    与《长安十二时辰》一样,本剧在改编时也放大了权谋斗争的部分。《长安十二时辰》是把小说里面着墨不多的李亨与李林甫的斗争做成了贯穿全剧的主线,本剧也是把诸葛亮和李严的较量提前拿到台面上。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两部剧都参与演出的尹铸胜老师,他大概要成为马伯庸电视宇宙的奸相专业户了。我发现权斗上瘾在国产剧编剧圈内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现象。然而亲王的小说相比过去的历史小说,最宝贵的部分正是他对小人物的珍惜。

    当年评价《三国机密》时,我就表达过我的观点,我不会以是否严格遵循原著小说作为评价一部电视剧质量的重要指标。魔改也无所谓,魔改还更有新鲜感,只要最后能自圆其说就行。

    本剧对小说的改编是颠覆性的,按照剧中的设定,烛龙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所以他肯定不会是小说里那个烛龙了。如果最后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也许这种颠覆就会让本剧成为神作。反过来,如果本剧最后不顾条件的变化,盲目套用原著的烛龙身份,那这部剧就会比《长安十二时辰》烂尾得更加惨烈(没有说《长安》不好的意思,烂尾不影响它整体是一部好剧)。

    如果让我拍《风起陇西》,那我一定不会让诸葛亮那么早就露脸,而是前期每次诸葛亮登场,都只拍到他轻摇羽扇的手,直到最后一集才让他露脸——而且不要找别的演员演,再有名、演技再好也没用,就用CG做一个年轻版的唐国强老师,也不用多,给个两三秒的特写就行,胜过换别的演员费劲巴拉地演几十集。

     4 ) 还好,《风起陇西》抓住了马伯庸小说的金线

    把马伯庸的小说改成影视剧,不是件容易事。

    改编比较成功的,有《长安十二时辰》,可失败的例子似乎更多。所以,看影视版《风起陇西》之前,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对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原著的,是它的语言——戏仿了丹·布朗、弗·福赛斯、贾克等,甚至刻意采用“翻译腔”(口语化,现代感强),把马伯庸所称的“恶趣味”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怎么可能转化成镜头语言呢?但把这些删去,《风起陇西》与普通的历史侦探小说的区别何在?

    带着这种情绪看了刚上线的几集——刚开始用习惯的倍速(X2),很快便发现,根本撑不下来,改成1.5倍后,依然不行。最终,不得不改成用原速看——坦率说,我已经几年没看过原速了,一般只用原速看电影。

    到目前为止,我对影视版《风起陇西》的评价是:这是一部根本无法用倍速看的剧。

    确实,它与马伯庸原著在情节上有区别,但横看竖看,其中满满的,都是“马伯庸味”。变其皮肉,不变其骨,这要算是影视改编的最高境界了吧?或者说,《风起陇西》这部异常紧凑的剧真正抓住了马伯庸小说的“金线”。

    考虑到今年来还没看到一部好剧,我愿把《风起陇西》当成一个惊喜。

    马伯庸为什么牛,牛就牛在他的节奏

    马伯庸小说为什么好看?

    网上模仿马伯庸的作者,实在不少,他小说的几乎所有情节,都被反复洗稿过,可马伯庸依然是马伯庸。(不否认,马伯庸小说也有缺点,但这么多人爱看,说明他的优点更突出。)

    这是一个我多年没想明白的问题,影视版《风起陇西》却让我想明白了——马伯庸之所以牛,牛就就在他的节奏,他的小说比其他小说要“快”得多。

    快,则故事量大,考虑到故事的原型不过40多种,故事量大,很容易给人雷同感,将编造的痕迹暴露无遗。

    然而,看影视版《风起陇西》,起步几集的镜头切换奇快、信息量惊人,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以至于一旦倍速,就很难让人进入其中,可回到原速看,居然也不显得累赘——每个线索都交待得干净利索,绝无“为离奇而离奇”“为枝蔓而枝蔓”的拧巴,更没有“又是老套”“这种故事早被人讲过了”的啰嗦。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显然,影视版《风起陇西》的创作者们真正读懂了马伯庸,它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时间线,将整个历史的走向扭转,而是用点和短线串联起来,基于史料,重构出历史的环境,这就大大节省了笔墨,加快了叙事速度。

    比如马岱、诸葛亮、李严、刘禅等一出场,观众自然就知道背后的人物关系——诸葛亮作为蜀国外来的“荆州集团”的核心,与本地“巴蜀集团”的核心李严,在历史上曾激烈博弈,刘禅虽属“荆州集团”,但在诸葛亮的专权下,暗中扶持李严,以给自己执政争取空间。

    于是,诸葛亮在明处,想掌控局面,必须不留痕迹,私下保留一条信息管道;李严误以为有刘禅支持,以为只有步步紧逼,才能讨刘禅欢心;刘禅则坐山观虎斗,出于自利,他要维持“两虎相争”的格局,在操作平衡感的同时,又不能让无比聪明的诸葛亮看出来。

    在历史背景的支撑下,影视版《风起陇西》有了不讲长线故事、只讲短线故事的自由——异常神秘的“白帝”很快便暴露出真形象;无比狡诈、看上去会长期陪伴的反派糜冲很快便领了盒饭;“白帝”诈死、陈恭顺利交差这样的密谋,竟成了明线……

    纷繁的短线故事创造出跌宕起伏感,没有刻意遮蔽、没有故弄玄虚、没有硬起霸、没有吊胃口……这种才起又落、随立随扫的痛快,让人惊叹:编剧究竟准备了多大的故事量,敢如此快速地布线、收线?

    显然,影视版《风起陇西》的节奏颇似美剧,只是美剧多靠场景带节奏,影视版《风起陇西》靠历史带节奏,其中暗藏了无数隐扣:糜家不是刘备的班底吗,怎么糜冲是魏国官员?(与关羽被杀有关。)荀家不是曹操的班底吗,为什么荀诩是蜀国谍报机关的头目?(荀家出自“颍川文士集团”,与出自宦官集团的曹操只是合作关系,荀家忠于汉室,反对曹操称帝。)

    至于接下来会出场的狐忠、魏延、郭淮等,虽然在影视版《风起陇西》中都不是主要角色,但都是既有虚构成分,又有契合历史的成分。虚构与历史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个个单独的短时间线,又绑定在统一的大故事中。这种万花筒结构,正是马伯庸小说的魅力所在,被影视版《风起陇西》抓了个正着。

    有些喘不过气来的切换,海量的细节扑面而来,一个个短故事在大故事下挣扎与变化……这种节奏,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爽。

    幽默精神与细节,是原著的金线

    在看影视版《风起陇西》之前,对这本小说影视化毫无期待,因为原著的结尾有些刻意,即许多网友指出的“撒了张大网,只捞了个虾米”,结尾与前面的精彩不太匹配。

    故事有缺陷,原著依然是佳作,因为成熟的读者很少读故事,而是读细节——甚至可以武断地说,所有世界名著的故事都不太好看,但它们的细节都好看。一本小说好坏,成熟读者很容易分辨,看个20页就差不多了:好书自带金线,不需太多训练,就能闻出它的味道。

    如果只是讲一个故事,小说就成了《故事会》。而好的小说会通过细节,让读者再活一次,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

    《风起陇西》原著有两点让人难以忘怀。一是内含的、深刻的幽默精神,另一是它细节的饱满。

    先说前者。

    前几集最出乎意料的是,影视版《风起陇西》采取另一种方式还原了这种幽默感:对蜀国的司闻曹(安全部门)进行了更多刻画,通过结构其神秘感,释放出愉悦的元素——名义上,司闻曹制度完整、责任重大、行为神秘,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专业水平高的老行家。可事实上,司闻曹犹如一个四处漏风的老房子,任何秘密都很快被暴露,内部各派系倾轧,当李严强势介入时,他的训话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老板在公司例会上的发言。有理性的荒谬、合乎逻辑的愚昧,是现代人经常会遭遇的窘境。

    在一个侦探架构的故事中,加入《一地鸡毛》式的故事,体现出创作者们的智慧——小说是用语言逗乐的,影视剧只能用故事逗乐,语言移植不过来,可以创造故事,将逗乐的风格移植过来。这样,就从语言戏仿转向了精神戏仿,而把这个戏仿放在诸葛亮、李严两大派的实力消长中,反而大大加分,这就弥补了原著的中间部分有点“塌戏”的问题。

    一切都是人性,它引导着我们在现实的迷宫中转来转去。

    再说后者。

    至少在前几集,影视版《风起陇西》的细节足够饱满,这种饱满不建立在古人吃什么、喝什么、生活方式如何,而建立在对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刻画。

    影视版《风起陇西》后面故事如何,不敢妄断,仅从前几集中,对长史杨仪的塑造,便可体会出什么叫细节:

    杨仪是长史,长史是什么官?三国时,中国尚处于贵族时代,丞相分府而治,可以自行任命官员,长史是丞相府的最高官员,近乎诸葛亮的“私官”——杨仪去留,完全由诸葛亮安排。

    作为长史,杨仪的地位尴尬。他必须依靠诸葛亮,可想再往上一步,只能等诸葛亮死。所以杨仪必须对下狠厉,来发泄对上无限恭敬留下的心理垃圾。于是,杨仪和诸葛亮建立了这样的交往模式——杨仪不断提出肤浅、鲁莽的建议,供诸葛亮驳斥,不仅满足诸葛亮的“驳斥快感”,还能让诸葛亮看到,杨仪的愚蠢是忠心造成的错误。可聪明如诸葛亮,岂能不知杨仪才是他要提防的人。

    用倍速看剧,再紧的故事也不难,可揣摩影视版《风起陇西》中的幽默精神和细节,那就非原速不可。

    默默祈祷:千万别烂尾

    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节奏快、细节扎实的剧,往往没观众缘。

    是的,观众会抱怨看起来“太累”,相信不少人如我,看剧只为“杀死时间”——倍速一开,取个乐而已,为什么要搞复杂的镜头?为什么要把节奏加快?为什么要做细节铺垫?且对三国了解不深的观众,往往是通过《三国演义》来认识历史,那就很难享受到影视版《风起陇西》中那些暗扣的味道。

    在一个追捧快餐、不愿品尝的时代,精雕细琢有时是一种原罪。只是每个追求专业水准的人,又注定放不下这种原罪。

    我倒是愿意保持一点乐观。

    因为艺术创作中的金线是很直观的,无需拿个文学博士,再去看《安娜·卡列宁娜》,它的好一望而知,只要看了,就会看到它的金线在哪里,就会被它的金线打动。既然影视版《风起陇西》是有金线的剧,则“是金子总会发光”,所有不愿看滥剧的人们,总会看出它的好处。

    考虑到今年实在找不到什么可看的剧,考虑到疫情之下,想挤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中已成奢侈,那么,影视版《风起陇西》会被大家关注、被喜爱吧?

     5 ) 郭刚,一个神色恹恹的男同性恋

    董子健长了一张饱经风霜的少年脸。

    饱经风霜,是神。少年脸,是形。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同张艾嘉谈银幕恋爱都毫不违和。

    路阳选女演员总是选岔劈了,但选男演员一项很准。

    《风起陇西》中,郭刚,字毅定。字表其德,意思是刚毅、坚定。纵览全剧,郭刚好像只有对陈恭的感情很“毅定”。

    别的那些事,他有点在乎,但又不愿意往上面使劲,因此情感从不浓烈,永远是淡淡的,带着一点漫不经心。

    全剧他情绪最激烈的一段,是在第一集为陈恭骂糜冲。

    “简直异想天开!(你竟然怀疑陈恭是白帝!)”

    “我看你敢!(怀疑陈恭就是怀疑我!)”

    “卸甲!(气死我了不说了!)”

    眼睛睁开了,嗓门打开了,气势起来了,糜司马一开始还不服,出口反驳,三通炮火承受下来也无语了。

    毅定也一直压着火呢,拽着陈恭去喝花酒是听了糜冲的话,支开陈恭进行测试。

    不然谁会去喝花酒?

    两个美女姐姐缠上来的时候,刚子不为所动,一看思之下棋,二看沙漏。只想着那边活捉白帝,这边拉着思之去看戏,臊红糜司马的脸,让陈恭出口气。

    郭刚推开俩姐姐往外跑时,陈恭急忙说:“秉烛夜游,诚不我欺!”意思是,及时行乐才是正经道理。

    毅定浑不在乎,反而说:“我要给你看的戏,比这精彩百倍!”跟女人行乐,百倍无聊于我帮你证明清白。

    结果所谓的白帝没抓住,糜冲一方还在怀疑陈恭。郭刚已经很不高兴,问话时也有点阴阳怪气,偏偏糜冲那个跟班梁俭没眼力:“当时我在现场,蜀谍的反应非常突兀,我们怀疑有人向他通风报信。”意指陈恭。

    毅定翻了个白眼,压着火说:“我问你了吗?”

    陈主簿则拿捏姿态,扭着肩膀,回头嘲笑了一声,当真恃宠而骄。

    看前边,谁不以为郭刚是扮猪吃老虎,假意相信实则怀疑,然而他就是坦坦荡荡、言行一致的郭毅定。嘴上说相信,心里就是相信。

    当天,一个间谍被捅死,一个跑了,自己人也折损了几个。这种形势下,毅定还懊悔没让我们思之看上好戏。

    后边逮着机会,就让思之捉弄糜冲。比如用竹鹊进出定军山,“思之,要不你告诉兴远(糜冲)。”俩人一唱一和,尬住了赤诚忠心糜司马。

    郭刚有什么机密都急着跟思之分享,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给思之看。

    下雨天,伞都要让给思之。关于喝花酒的事,特别嘱咐“你可别自己去啊”。

    陈恭开玩笑说郭刚告知烛龙的事儿,是为了让他准备赏金。郭刚也跟着不正经:“你这个小主簿,天天就知道算一些小账,行不行。”

    呵,一些昏君和宠臣的私密对话。

    得知陈恭是白帝,且已身死阳平关后,郭刚竭力装出一种漫不经心。

    梁俭进门前,他摆弄一个竹简,左掂掂,右看看。等梁俭来了,说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让梁俭代糜司马职责,第二件是自己要离开天水。

    中间插了个陈恭的消息,这是最大的事儿,他却佯装不算什么:“哦,对了,忘说了,那个,呃,陈主簿死了。”还挠了挠眉毛,仿佛真忘了。

    然后就是绷不住的傻白甜梦碎时刻,“他是白帝”。

    可甭提我多爱看这段了!一点沉默,一点低头,一点委屈或伤心。

    竟没有一丝恨意,只有对自己的嘲笑。

    经过空荡荡的院子,竟然还回过头追忆和思之的快乐时光。真是不知蜀汉,何论曹刘,爱情冲昏了国籍。

    这段戏也显示了路阳确实是拍男男戏的好手,他是真不会拍男女戏。陈恭那么爱翟悦,每次的回忆拍得千篇一律,一点招儿没有,就是对面走。得亏婚礼那场有荀诩在,要不然真没法看。

    而拍郭刚的回忆,就很好啦。

    下雨天,思之撑着伞,两人在台阶看兵士们蹴鞠,言笑晏晏。毅定先忍不住要去玩,思之怕他淋雨……妙趣横生,又有层次。

    毅定回忆完,大约是心伤太过,连呼吸都有点不稳。

    难受吧?思之死了,思之从未拿你当过朋友。

    后来得知思之未死,竟是烛龙,竟是自己人,竟有望重返魏国,毅定会在独处时突然笑出声吗?笑得时候应该也不会很剧烈吧,鼻子一哼、嘴角一翘,快乐的最高潮就算过去了吧。

    然后心情大好,提着衣角走到院子里,高声喊“来几个人,踢球踢球”。

    踢了三四轮,球跑到别人脚下,自己站在庭院边上擦汗,偶尔还指挥别人两句。突然旧日回忆袭击了自己,笑容消失,想起小主簿给自己递汗巾、讲笑话的日子,于是一张帅气、稚嫩的脸又失去色彩。垂着眼皮回到屋中,躺在半明不暗的卧室里,脸冲着墙壁,院子里的人也都识趣散去。

    在寂静中半睁着眼睛呆了半晌,不知思之何时能回来,为他做了千百种担忧。想到思之是因为父亲、同僚皆死于蜀国泄密才投靠魏国,悲伤又盖过担忧。觉得烦躁,无处发泄,只能搂紧被子浑浑噩噩睡去。

    蜀汉高层互换情报、五仙道受创忍辱投靠魏国、思之做双面间谍,这些也在蚕食毅定的灵魂吧。

    叔父让思之杀荀诩,毅定劝了两遍,结果竟被叔父说服。

    “让他杀妻子、杀同僚、杀兄弟,到时候,除了我们大魏,他将不容于天下!”

    这是毅定能说出的话吗?旬日前,得知冯膺出卖游枭时,明明气得在叔父面前摔掉棋子,为什么现在对思之如此狠心?怕他像叔父说的变成断线风筝,不回魏国吗?

    渭水河边,下着大雨,这次是一个不具名的兵士给郭刚撑伞,他掐算日期,许久没收到思之消息,心里担忧。

    “陈恭……” 话一出口,顿了片刻,改口叫“烛龙”。像那一天在天水城头,“思……”,思之两字太亲密没有当众喊出,改口叫“陈主簿”。

    在帐中收到思之发来的新情报,读罢称赞,“这烛龙,干得不错。”语气有点轻佻,叫叔父多看了两眼。

    一定相信思之会成功、会回来的吧,一定会想蜀汉伤他太深,我日后定要好好待他吧。怀着这样的想法,丢失天水也不会难过吧。

    后来那天一定听到叔父掀桌砸柜扔东西了吧,还没有走到厅中就被告知陈恭斩首的消息了吧。

    从来神色恹恹、没有剧烈情感的毅定,这时会是什么反应呢?重新燃起希望又被彻底浇灭是什么感觉呢?

    为思之流泪了吗?愤怒了吗?第一次真正痛恨蜀汉了吗?为思之不值了吗?埋怨叔父逼迫思之了吗?反思战争和谍战的意义了吗?完成导演的主题表达了吗?

    哦,都没拍呀。

    我拍案而起,为什么!

    大家都在马伯庸抠出来的历史缝隙中生存,连叔父都能在暴怒之后整理下头发,连孙令都能擦完桌子深沉地迎接姐夫,连狐忠这个已经被忘却的跟班都能在下线前有一个移镜头和一个固定镜头。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单纯的刚子、有情感线的毅定、有黑化迹象的郭淮侄儿、最早出场的主角之一,不能获得一个正式的ending?

    路阳你欠毅定的拿什么还?

    是不知道如何结束吗?那为什么要开始呢?

    我们毅定孤守天水,被敌军围攻时,为什么偏偏安排思之骑着战马、披着铠甲、杀出血路来救他呢?

    “毅定,来。”

    那个空气中布满血腥味的夜晚,毅定紧紧抱着思之离开厮杀之地,那是他们最亲密的时刻吧,是此生仅有吧?

    然而陈恭好爱翟悦呀,他是一个好丈夫、好兄弟。为了拯救自己和荀诩,琢磨用竹鹊绑架郭刚,步骤清晰、安排缜密。荀诩当时点评,摔死郭刚没事,伤了你可不行。

    有人能把这个事儿告诉毅定吗? 他没有被陈恭爱过,哪怕一秒钟。

    这就是弯恋直的下场。

     6 ) 都挺好,为什么公众号里那么多差评呢?

    我是马伯庸忠实书粉,但是确实《风起陇西》看的太早,具体细节已经完全忘了,处在一个很好的观影状态——认IP,又不会校对细节。

    这剧播出之后,几个八卦类公众号的反馈步调很一致——这剧不太行。又不是被统一了说法的那种一致,有的说陈坤在哪哪里就是收视洼地,有的在收集豆瓣反馈,以此证明大家的愤怒大有来路。直到昨天,传媒头条也说了这剧不行,央视收视率截图摆在那,确实惨,又摆出了之前《人世间》的破3截图,还有最近央视六套同时段播放《一代宗师》的收视率截图,让人不得不好奇,这剧,究竟有多差阿?路阳,应该可以的呀。

    我看了,一夜狂刷到第8集结束,1/3剧程已结束,5星,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后半段不急转直下,比如换了导演与监制这种重大变化,稳稳掉不到4星以下。

    1. 有人说,剧里人物说文言文的时候就上解释字幕,是侮辱观众智商。我真的想问说这些话的人,请问您看了吗?您看的是常规速度电视剧吗?还是网上的截屏呢?如果以常规播放速度,在上表奏章时、写奏章时用的文言文,用口语表达出来,确实理解不了,不是我们理解能力不行,是跟不上口语速度呀!如果把文字摆在那,让你阅读,时间由你自己掌控,确实能理解,但是口语表达中,你就是跟不上呀!你有那长时间浸泡在文言文口语世界里的生活体验吗?给个字幕解释怎么了?这么友好的行为,怎么就成侮辱观众智商了?还是有些观众太容易对号入座?太容易被侮辱了?更不用说,8集了,就2个还是3个地方,出现了这种处理,又是在陈书上表时,相当于自己读了自己写的文章,有什么好单拿出来揪住不放的?

    2. 我确实不喜欢陈坤,一点没有影视剧号召力,可是他演的是真的好阿。比《金粉世家》里玩世不恭的贵公子还好,有了一种勇毅与人世间的大爱,又可以在低头做人与释放真我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让陈主簿这个人格外真实。又控制住了他的高低眉,只在一些巨大情绪时浮现,这个人物比较谨慎,所有出现频率也不高。有一段他和王骁出“外勤”的任务,王骁临时改了路线,就像猜出了他的想法,给他气的,那种吃瘪状态,不动声色地生气,确实又是生气的样子,又让一个间谍成为了真实的人,处理的真好。

    3. 王骁,适配一切角色。翻脸即是另外一种人的演技,被他拿捏地死死的。和陈坤两者之间互相想整死对方,又面上和和气气,还调侃几句的样子,拍案叫绝,多一分,假,少一分,代入不了,把三国时代世家子弟的仁义礼智信的底层逻辑和乱世为了活命不得不奸诈狡猾表现地淋漓尽致,让看他们的人都跟着过瘾。

    4. 更让人惊喜的俞灏明,为了诸葛亮殚精竭虑地样子,让人都忘了他曾经在《那年花开月正圆》出演了杜老板,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样子完全找不到,一个有点小心眼,但绝对忠诚的样子,拉着你进入三国时期,很难出来。

    5. 还有让人吓了一跳的,白宇的演技这么厉害吗?小表情一个接一个地给,那种为了朋友的担忧、自我纠结,甚至在看到Angelababy之后的动情都那么真实,我都觉得他是真的爱上她了。

    6. 有人说,常远最后的那个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剧后花絮不懂吗?你不爱看,就不看,又不是放在剧中像广告一样出现的,一个彩蛋式的安排,有什么好在这批评来批评去的,电影彩蛋怎么不见有人冲上来说这说那的?而且常远在这里把自己赖赖唧唧式表演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主演电影,真的不行,可能是剧本不行,没有对他的路子。在这里,这个有点鬼心思,又无法抵抗性格中全面懦弱的小人物,也太有意思了吧!以至于,他一说话,我就想乐,整体有些拉直的钢线,到他这就“嘣嘣”软下来,又让人弹出好听的琴音。

    7. 所有演员在线,每一个人都贡献了精湛的表演,随手截图,随意看,眼睛中都有着古人的人性与光芒。

    8. 路阳里程碑式作品。同是“风起”,一个是马伯庸写的剧本,一个是马伯庸正式出版的小说,影视剧化后天差地别,不仅仅是对蜀地建筑下了心思,不仅仅是画面的美感,更是剧情推进的速度非常大刀阔斧,又张弛有度。有人说,这是“阴间滤镜”,我反而觉得开场时,烛火阴晴不定地光亮隐射在李光洁的国字脸上,恰到好处。此后房间里的稍暗处理,也有做旧情怀,没感觉哪里阴间了?还有说,故事说的不清楚。哪里不清楚?一个间谍在总部眼里出了问题,派出内部成员去锄奸,整个故事的矛盾在开场时就给出,之后就是一条自我验证、大义永存的路,哪里不清楚?

    又想到一个场景,常远说,“姐夫,光复汉室阿!”聂远一副不耐烦地把他打发走。同样是汉室大义,在聂远嘴里,你信,在陈坤嘴里,你信,在白宇嘴里,你信,常远一说,真实感来了,那个时代确实有志存高远的人,也当然有为了大势让自己活下去、想活挺好的讨巧的人。这些不同的人无谓大小,只是一部分被史书记住了,一部分没有迈进来,后一部分人,就像正在打字我,也可能是正在看着这些文字的你,我们也是真实地活在这个时代中,努力!动态!有趣!美!都是棒棒哒!

    又又,第7条其实有点没底气,因为Angelababy还是不行。她嘟着嘴使劲地散发魅力,我知道她要干嘛,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为了演绎而演绎,真的会被人看出来,喝口水都好像在说:看我喝水的姿态怎么样?真不?而不是就让人觉得这个三国时期的人在那普普通通喝着水。她一来,就是跑男。但是她戏份没有那么多,而且大多都是和白宇的对手戏,看她出戏,白宇又有本事把你拽回来,真是一个好演员,在角色里变得这么有魅力。

    我就是随手截,无论你怎么截,这个人物就是立得住!这是一个什么演员天团?除了那个谁,都完美!!
    聂远这个角色也非常好,很多矛盾点集中在他身上,对忠良秉性的再现,抗起了剧眼。
    惊喜!看他急头白脸的样子,有趣。
    年轻一代也很好,和陈坤的对手戏,势均力敌。
    比厂花还会被人记住的一次演技呈现。
    你可太逗了,什么时候下部戏呀?追。
    看到就想笑。
    能有几个人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普通将士也是有自己的坚守。悲壮,他们看了眼天空,“今天是个好天。”他们说,“死后不可穿贼兵衣冠。”冲杀出去的身影,让人动容。只有至上的对一种精神的信仰,才会让人焕发出专注的热情,不悔,不退。
    教科书咯。
    他在看着陪酒的那个谁,从突然看到想念的人惊喜,到门关上的落寞,再到逼迫自己恢复冷静。一气呵成。绝妙!

    天天追剧,李严的扮演者绝绝子。

     短评

    20220427 第一集就风起云涌,紧张的透不过气,最后常远的独白看似是解析,实则对不熟悉三国的朋友很友好,尽快入戏!接着追!

    2分钟前
    • 乖沙皮
    • 推荐

    2022年度第一部没倍速,没跳片头片尾一集不落看完的剧,很精彩——1,全剧职场天花板冯膺,他如果有传记至少可以拍40集;2,全剧第一想杀黄玉,第二就是杨仪,黄玉杀妻之仇人神共愤,杨仪更可恨,所有事情都是他搅得,替主角团不值;3,全剧两个闭眼玩家荀诩和李严都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孝和就是江阳的前世,不会变方向的样子就是思之的光,但就结果而言还是太想让人把他塞回洞里;4,陈恭最后几集隐忍弯腰的刻画打动到了我,早就恨透了,厌倦了这虚假的生活,最后赴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他在天水和孝和策划顶替糜冲打入五仙道的时候,想要活着的状态,彷佛马上就如愿和悦儿一起了;5,全剧最遗憾的下线必须给到糜司马,他的戏值得加入到主角团;6,全剧最佳最有记忆点的演员必须给到聂远老师;7,我裤子的OST很棒!

    5分钟前
    • awakealone
    • 力荐

    趁着结尾上头感给打个五星,被低估了吧…真的受不了谍战片,果然又是眼泪直掉💧一直没打开看,就怕这剧故弄玄虚,实际是第一集就看进去了…感觉配角们太出众了,人物魅力好实啊,miss马可怜之人又有可爱之处,下线虽然早但是翟悦比柳莹有魅力太多太多,郭刚真正的男酮势力。(ab和陈坤真的好花瓶啊,这俩同框时一时判断不出谁的气声更膈应人…(孝和不准查了,2020年你还盯着查就没有思之护你了你就得变成行李箱里的尸体了…

    10分钟前
    • 软非非
    • 力荐

    太扎心了 一口气看了四集上微博以为会看到观众高兴地讲又出来了一部好剧,结果发现一堆人黑……内娱完了

    12分钟前
    • 朵朵
    • 力荐

    谁做的配乐?谁剪的片子?给我站出来!!视听视听,全部负分!!

    16分钟前
    • all gone
    • 还行

    就,你真的永远可以相信陈坤,他身上的古人感就像出厂自配的一样

    21分钟前
    • 王妮牛
    • 推荐

    本来想看看有多烂,没想到这么好看,现在的网络啊……太可怕了

    22分钟前
    • catherinia
    • 力荐

    果然是路阳,太电影质感了,非常适合影迷的一部剧,故事可以简直用“三国版无间道”来形容。前四集节奏和表演hold住了,期待后续的反转,24集很友好!

    25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这剧肯定不烂。也没标榜自己高级,观众看不懂吧 ?曲高和寡是它自己说的吗?我只觉得它为了更通俗好懂其实没卖什么关子,文言文还有翻译,片尾有说书式回顾分析。有的角色台词也比较口头化,其实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官员,想着要去嫖乐,确实可能不跟下属说官话吧。但我也明白为何有人get不到,比起寻常架空古偶里的琼楼玉宇、锦衣玉食,这公元三世纪的GDP的确不怎么样,照明也极端还原那年头的原始暗火,人也穿粗布麻衣比较多,布景也不是横店常见那条迎来送往的闹市,而是真.天下未统 战乱不断地萧条零落,种种“苦”“暗”“涩”“重”不是所有观众都乐意体会的。

    29分钟前
    • yumeee
    • 推荐

    为啥这么多人说门槛高啊,我虽然对历史也不了解,看了一集感觉大概意思也懂了,门槛没那么高吧,先打四星是因为对间谍感兴趣,等后面多看几集再来重新打分。

    31分钟前
    • 轻舟已过
    • 推荐

    在央八看了一集 没看出什么来。(陈老师能不能不要用气声说话了…

    32分钟前
    • 天才小猫崔然竣
    • 还行

    在央8和我爸看完两集,节奏很快,人物出场密集,毫不拖泥带水,在对话间交待前情,逐步带入。有点费脑,需要聚精会神地看。画面构图和打光完全是电影质感,让人无比舒适。爱奇艺的剧片头做得越来越棒了,就是片尾曲放新裤子的歌实在是不合适,风格不相融啊。李光洁的诸葛亮越到后面越出乎意料地好,和小荀诩谈论民生的时候,下着小雨,旁边是嫩绿的稻田和劳作的百姓,氛围自然舒阔。陈坤的表演时而有改不掉的浮夸和做作,白宇四平八稳,眼神戏欠了一些。但配角们都很好。会继续追下去的。

    36分钟前
    • 琼子
    • 推荐

    古装谍战、消息走漏、卧底烛龙,不管是题材的新颖度还是剧情的悬念感都是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质感大家直观可看,说暗的主要是因为用烛光做主色拍摄,质感不需赘述;演员选的也都是相对成熟和有实力的,就目前来看演技非常好(莫名喜欢王骁),两集看罢,节奏飞起,飙戏感出来了……

    39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力荐

    很有新意的古装谍战,在三国的框架里发挥想象是很有看头,以前看到的都是硝烟弥漫的斗智斗勇,背后无硝烟的谍战还是第一次看,妥妥勾起我追剧的欲望。画面的整体质感是我喜欢的腔调,电影的构图和配色很对“三国”的风味,目前看着是顺心的。

    40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荐

    路阳,你真是中二脑洞爱好者的福星,祝愿你永远有钱拍戏

    45分钟前
    • Sodapolar
    • 力荐

    扑面而来历史的现代感。三国,真是从不缺好故事。忠诚与背叛,谍影与暗战,情义与生死,孤勇与信仰,小人物的悲与壮,在历史的罅隙里,渗透出冰冷的潜流与暗影。唯一不变的,只有吹拂在秦岭山头那来自陇西清冷的风,冷冷地注视着时代与人世的变迁。路阳你好会选男人,我果然还是爱会演戏的演员,「谍系男」之间的对弈看得人心潮澎湃。

    46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推荐

    想起李诞在奇葩说里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一段讲演。他说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天下苍生,没有苍生何来天下。可悲的是有些人眼里只有天下却没有苍生,用苍生换天下,无疑是舍本逐末了。思之这辈子唯一一次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思之思之,你终于在生命最后一刻做了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下辈子不做白帝,不做烛龙,去做浪迹天涯的人间逍遥客吧。共心悦之人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肩无家国大义,惟愿儿女情长。

    47分钟前
    • Lost star
    • 推荐

    我是白帝,要找出烛龙。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后我就是烛龙。冯膺知道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我还是白帝。一群智商2500的大神处心积虑,突破道德的底线,挑战法律的权威,贻误了北伐战机,在杀敌一百自伤八千后终于陷害了小学生李严将军......

    51分钟前
    • Terry
    • 推荐

    最后一集痛彻心扉,看到思之戴着枷坐在地上,眼泪就没停过。这部剧讲了代价为何而死,代价如何而死。死于牛记酒肆围杀,死于小拢山掩护,死于自证清白,死于堂上垂死反击,死于林中做局,死于阳平关接住一块玉,死于下雨天的靖安司,死于五仙道鸿门宴,死于中毒,死于竹鹊,死于神仙沟对战,死于利箭入脑,死于爱人怀中,死于定军山夜袭,死于木刺穿喉,死于西乡关隘,死于看到她穿了一身黑衣,死于沔水堤坝,死于她留给她丈夫的那把剑。死于斩首、死于宏大口号、死于党争内斗,死于疲惫、愧疚和渴望自由。

    52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为了不让流水线的劣币驱逐良币,我绝对支持这部剧。

    55分钟前
    • 壳子五号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